主要特点
- 污染范围广
- 持续时间长
- 污染隐蔽性
- 无法被生物降解
- 可能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在生物体内富集
- 可转化为毒害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
- 对食物链中某些生物产生毒害
- 最终在人体内蓄积而危害健康
重金属在水中的迁移转化
机械迁移
水流搬运
物理化学迁移
- 沉淀作用
- 吸附作用
- 氧化还原作用
生物迁移(生物富集作用)
重金属随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和死亡等过程进行流动和迁移。
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途径
具有显著和生物毒性的重金属,如汞、镉、铅、铬等,在水体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只能发生各种形态相互转化和分散、富集过程(即迁移)。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是:
- 除被悬浮物带走的外,会因吸附沉淀作用而富集于排污口附近的底泥中,成为长期的次生污染源。
- 水中各种无机配位体(氯离子、硫酸离子、氢氧离子等)和有机配位体(腐蚀质等)会与其生成络合物或螯合物,导致重金属有更大的水溶解度,而使已进入底泥的重金属又可能重新释放出来。
- 重金属的价态不同,其活性与毒性不同。其形态又随pH和氧化还原条件而转化。
-
在其危害环境方面的特点是:
- 微量浓度即可产生毒性(一般为1~10毫克/升,汞、镉为0.01~0.001毫克/升)
- 在微生物作用会转化为毒性更强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如洋-甲基汞)
- 可被生物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慢性路线。
亲硫重金属元素(汞、镉、铅、锌、硒、铜、砷等)与人体组织某些酶的巯基(-SH)有特别大的亲合力,能抑制酶的活性,亲铁元素(铁、镍)可在人体的肾、脾、肝内累积,抑制精氨酶的活性。六价铬可能是蛋白质和核酸的沉淀剂,可抑制细胞内谷胱甘肽还原酶,导致高铁血红蛋白,可能致癌,过量的钒和锰(亲岩元素)则能损害神经系统的机能。
重金属污染的治理
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法包括:
- 工程治理
- 生物治理
- 化学治理
- 农业治理方法
不同治理方法的特点如下:
- 工程治理效果彻底、稳定,但实施复杂、治理费用高、易引起土壤肥力下降。
- 生物治理实施简便、投资少,对环境破坏小,但是治理效果不理想。
- 化学方法治理效果和费用都适中,但容易再度活化。
- 农业治理方法易操作、费用低,但是周期长、效果不显著。
根据不同的污染项目特点及对治理效果、周期及经费要求,应选择最适宜的治理方法。
化学稳定化治理的方法往往存在不能确保治理效果长期稳定性的问题,但目前比较受关注的分子键合修复技术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它将成为一种集治理效果好、费用低和治理周期短为一体的优选治理方法。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