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途径-特点-危害和防治策略 (生物入侵途径)

途径

入侵途径

  • 自然入侵: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携带,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和微生物自然迁移,造成生物危害的外来物种入侵。
  • 无意引进:在进出口贸易、海轮或入境旅游中无意间引入的外来物种。
  • 有意引进:出于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的需要,有意识地引进优良的动植物品种。

入侵特点

外来物种的引进(引种)通常会增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物质生活。不适当的引种可能导致以下后果:

  • 外来物种迅速繁殖,抢占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导致生态失衡和本地物种减少灭绝。
  • 外来物种可能缺乏自然天敌,威胁生态安全。

危害

  • 经济损失:中国每年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200亿元,全球经济损失超过4000亿美元。
  • 加速物种灭绝:入侵种破坏生物多样性,加速物种灭绝,对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 破坏生态平衡:入侵种影响土壤水分、营养成分、生物群落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破坏当地生态平衡。
  • 健康威胁:入侵种可能携带病原微生物,对其他生物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防治方法

  • 建立跟踪监测制度:对引进物种进行详细登记,定期监测生长繁殖情况,建立跟踪监测制度。
  • 综合治理制度:运用生物、物理、化学方法综合治理已入侵的有害物种。
  • 加强检疫工作力度:加强检疫,打击走私逃避检疫行为,建立外来物种疫情报告和信息共享体系。
  • 建立信息共享体系:帮助农户或饲养户掌握病害情况,减少风险。

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定义入侵物种的标准

  1. 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
  2. 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
  3. 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地理结构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
  4. 中国国内被引出其本源地的物种和来自其他国家的非本地物种。

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

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必须要有人的帮助才能勉强生存;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入侵物种引起的问题

  • 直接减少物种数量
  • 间接减少依赖于当地物种生存的物种的数量
  • 改变当地生态系统和景观
  • 降低对火灾和虫害的控制和抵抗能力
  • 降低土壤保持和营养改善能力
  • 降低水分保持和水质提高能力
  • 降低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

入侵物种造成的损失

  • 生物多样性极其功能的丧失:包括生态系统效益、生物资源和社会效益
  • 当地物种和生态景观特有性的丧失:生态旅游收入、当地土特生物产品和社会效益降低
  • 周围农业和林业收入的减少:害虫控制花费、杂草控制花费增加
  • 土壤肥力降低、水资源调节能力下降:可持续农业和林业依赖于周围生态系统作为屏障

中国当前高风险入侵物种项目

  • 退耕还林中大面积种植外来物种
  • 水土流失控制和草料栽培依赖进口草种
  • 保护区绿化使用外来物种
  • 城市绿化引入大量外来入侵种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